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由钱七虎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将和燕路过江隧道(全长2976米的和燕路过江隧道,开挖直径达到15.03米,地质条件复杂,为全国首例超大直径盾构穿越断层、溶岩地层的过江隧道,施工水压最高达到0.79兆帕)评价为“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中交一公局迎难而上,通过七百多日的“精耕细作”,于近日顺利贯通过江隧道,创造了长江底“滴水不漏”的施工传奇,在“交通强国”战略大布局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渗漏水现象是困扰盾构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也是和燕路过江隧道绕不过去的坎。渗漏水不仅影响隧道施工正常进行,增加施工成本,如果处置不当,还会增加隧道运营期的安全风险。早在和燕路工程盾构施工前,项目部就针对渗漏水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既不放过导致渗漏水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又要“擒贼先擒王”,解决关键技术难点。
管片上浮问题直接影响管片拼接质量,极易导致渗漏发生,重点突破这一技术关键点成为大家的共识。项目技术团队针对管片上浮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对最初20米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刚开始,情况良好,但是随着管片拼装渐渐通过这20米的加固处理区,此后拼装的管片,上浮趋势明显。
那是项目机电总工徐文礼职业生涯中最煎熬的一段时光。“盾构始发时的喜悦早已抛在脑后,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尽快解决管片上浮问题。”一方面,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重达4000吨,盾构机不能停机,否则易造成掌子面不稳定、地面沉降、民房沉降开裂等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不尽快解决管片上浮问题,盾构机越往前掘进,隧道渗漏水的风险就越大。
面对管片上浮的巨大压力,项目党支部书记兼总工程师赵小鹏和一边不断给年轻同事打气,一边暗自咬紧牙关与难题较劲。一天,潜水员下潜时佩戴铅块的场景给了灵感,“能不能通过增加配重,抵消管片的上浮力?”徐文礼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技术团队随即展开理论计算,在得到需要施加载荷200吨的结论后,通过注浆方法,将管片的上浮力与载荷产生的重力保持动态平衡,当盾构机推进到100环时,管片最大上浮量始终控制在3厘米以内,这意味着项目团队成功控制了管片上浮,创造了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的最高水平。随后,项目部又相继解决了管片测量、管片拼装等一系列会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问题,最终创造了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中“滴水不漏”的施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