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日前,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获评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公司为苏通GIL综合管廊预制了2743环大直径盾构管片,托起隧道的最外层屏障,为电能在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内风驰电掣地奔涌提供全方位的特殊保护。
世界最长气体绝缘特高压输电线路--苏通GIL综合管廊建成后内部场景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也是全球首次将大直径盾构越江隧道应用于GIL电力管廊工程。苏通GIL管廊使用的综合管片外径11.6m,内径10.5m, 环宽2m,混凝土强度C60,混凝土抗渗等级P12。
超高精度护航安全穿江
区别于以往的交通隧道,苏通GIL综合管廊内部要安装GIL单元,单个单元长18米,最大单体重量约5.1吨,GIL管线沿江底隧道三维蜿蜒敷设,要在近6公里的隧道内实现2000多个GIL单元安装,要求每1000米误差控制在2毫米范围内,这对管片尺寸和拼装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设计要求管片外型尺寸和预埋接驳装置精度要控制在0.5mm以内,建设者反复研究管片生产工艺要求,创新了模具检测技术,并针对接驳安装装置要求对模具进行改进,确保后续安装接驳预埋件位置准确。最终生产出来的管片精度全部控制在0.4毫米以内,预埋接驳装置成活率、准确率100%,为后续的GIL单元和巡检机器人滑道高精度安装打下坚实基础。
盾构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管片拼装
由于隧道结构防水要求极高,对管片混凝土抗渗性能及耐久性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混凝土生产前,从原材料选择、原材料标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方面入手,经过几十次的混凝土试验对比,最终确定粉煤灰和矿粉的最佳掺和量,配以特制的外加剂,研发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大大超过设计要求,并形成了《预制构件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和低碳化生产关键技术》成果。
管片混凝土内部掺加了两种特殊纤维,其中聚丙烯纤维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在混凝土内部融化形成细小的中空结构,大大减小了火灾时混凝土爆裂的风险;掺加的钢纤维,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能够抵抗穿越有害气体地层发生的爆震。掺加了特殊纤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像穿上了一层“软猬甲”,与加强的10.9级拼装螺杆相配合,提高了隧道整体的防火和抗爆性能,并且能够抵抗七级地震烈度,为特高压GIL线路运营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全方位呵护精品工程
管片生产过程全部实行数字化管理,每一块管片内部都粘贴有一个RFID射频芯片,就像身份证一样,是每块管片的唯一性标识。芯片内部存储了管片生产的工序过程记录、各种原材料质量信息,以及管片当前的位置和状态,这也是国内首次将RFID芯片技术运用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在隧道内部,拿着RFID平板电脑进行扫描,5-8米的管片都可实现质量追溯;芯片与与后期安装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能够实现了整个特高压线路的无人化巡检。
为保证管片到达现场0磕碰0污染,建设者对管片中转、运输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增加了大量保护措施:在翻转机、吊具、龙门吊支腿等刚性接触部位安装了防撞条防止缺棱掉角;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了管片护角、圆形防撞垫、7字型垫木防止刚性磕损;对管片码放用的垫木进行套袋处理,杜绝管片存放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通过全方位的呵护,确保每一块管片完好无损、整洁美观的到达盾构现场。
苏通GIL特高压综合管廊盾构管片水养出池
苏通GIL综合管廊管片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小成果《盾构管片生产流水线预养棚》成果在多个管片生产单位推广应用,获得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技术创新课题《混凝土振动力测量系统》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判断的老方法,通过测量仪器量化模具振动力,能及时发现振动器问题,即时掌握混凝土振动效果,有助于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与西南交大联合,使用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原型结构加载试验系统进行了苏通GIL综合管廊衬砌原型结构应变试验,圆满通过了管片在极限情况下受拉压开裂、螺栓孔抗剪等试验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通过该项实验的管片。
自2019年9月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投运以来,它与皖电东送淮南—皖南—上海特高压工程连接在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O字型”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防治大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等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公司预制的精品管片,为这一伟大工程,实现长久的保驾护航,撑起了“万里长江第一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