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渭武高速公路是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G75)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是甘肃省通达四川、重庆、贵州等出海通道的重要南出口公路,也是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间最为便捷的交通要道。记者在甘肃省交通厅了解到,目前,渭源至武都段关键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施工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即将冲出兰海高速公路最后的“扼颈之环”,还需掘进长度不足1.5公里,预计2023年中贯通。
穿越漳河与洮河分水岭的木寨岭特长隧道,横跨漳县、岷县,地处高原高寒、强地震带,共需穿越6处褶皱和12条大断层破碎带以及软弱炭质板岩地层等复杂地质环境,岩石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极易发生大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及工程施工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很难预测围岩变形的变化规律。即使小心翼翼掘进和支护紧跟,支护结构难以支撑周围岩石的形变,初期支护频频出现开裂、掉块,甚至是喷射混凝土的情况,变形折断的支撑钢架需要一次又一次拆换,花费数天掘进几米的隧道又被泥浆、碎石填回,其建设难度突破了地下工程界所遵从的理论和认知水平,可谓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路隧道最难之一。
该隧道的建设被比喻为“在豆腐中打隧道”,其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强烈、软岩大变形、坍塌现象频发,建设过程中需破解多个世界性难题。
功夫不怕有心人,难题只怕科技强。“自五年前起,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牵头成立现场管理工作组,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等国内隧道界顶尖级专家会诊,打破传统支护方案,首次在隧道建设应用NPR恒阻锚索主动支护体系,并不断试验、总结、优化工艺工法,重点解决施工工效、耐久稳定、经济适用等方面问题,最终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效果,提升了围岩的整体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软岩变形,基本避免了拆换拱,提高了施工功效,加快了工程进度。”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渭武高速公路项目办副主任王智佼介绍道。
木寨岭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为甘肃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好彩头”。在众多科研项目中,“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极高地应力极软岩控制技术”科研项目已被甘肃省科技厅列为省级重大专项研究项目。被评价为科学技术成熟度九级(国际领先)、科学技术创新度七级(国际领先)、科学技术先进度七级(国际领先)的NPR恒阻锚索支护体系,在地质条件同样恶劣复杂的渭武高速公路岷县隧道得到了有效应用,目前该隧道已顺利贯通。同时,为更好推广应用这些成果,长达公司会同交通运输部路网与应急中心、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造价中心、科研单位及参建单位等编制完成了隧道工程NPR锚索、让压锚索预算补充定额,填补了我国隧道工程定额的空白,使此项技术应用中劳动、机械、材料消耗的数量标准化,易于广泛应用。
提前谋划、不断总结、率先试验,积极进行“四新”技术探索。“现在木寨岭隧道已进入了地质围岩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岭脊核心段施工。成功试验研发了多功能凿岩钻孔台车等数项应用,并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加力提升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智能化、机械化配套程度,进一步提升国内特长隧道建设运营智能化管理水平,减少运营管理成本,提高特长公路隧道安全、节能、智慧运营的能力,铸就品牌工程。”王智佼继续介绍。
木寨岭特长隧道贯通以后,渭武高速将实现全线通车,助力甘肃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跃上新台阶,为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