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8701766985
QQ:32083998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工作中的张超永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这一惊叹于世界的成就背后,是无数铁路科技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织密路网、助推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从“跟跑”到“领跑”。铁四院线站院总工程师张超永就是其中一员。
垒实创新根基 用心用情铸百年工程
2016年7月1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CRH-0207与CRH-0503在郑徐高铁上进行了时速420公里交会试验,属世界首次。
“真是既激动,又骄傲”,参加试验的郑徐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张超永难掩激动心情。郑徐高铁项目以打造百年工程、精品工程为目标。作为郑徐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他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铁路工程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技术路径是否可行,对创新技术能否真正做到吃透见底,设计过程中,所有风险是否已经辨识全面,并得到有效控制……”他把所有压力和责任转化为明细的目标计划,用细节打磨、用不打折扣的执行力贯穿。
在规划设计郑州枢纽工程时,张超永及团队立足超期规划,对郑州枢纽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创新性地提出并采用“米”字型枢纽站布局,郑州东站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高铁“米”字型枢纽站,郑徐高铁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张超永担任世界级跨海工程——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甬舟铁路)的总体设计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完成的《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铁集团、省市各方高度认可,为项目正式获批提供了技术支撑。甬舟铁路最引人关注的是穿越金塘水道段,前期研究过程中该段究竟采用桥梁还是隧道方式过海,争议大、关注多。“技术上能否实现?”这是项目可研研究过程中需要论证的关键环节。张超永牵头带领总体组通过多个方案比选、筛选择优,最终推荐公铁分建的隧道方案。同港珠澳大桥一样,全长77公里的甬舟铁路主体工程也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并将在这两个领域进一步刷新世界之最:全长16.2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门特大桥将成为世界同类项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铁合建大桥。
“这不仅是长度数据的简单累加,工程背后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挑战着科技极限。”张超永表示,“项目的建成将使我国桥梁、隧道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的顺利通过,也意味着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跨海铁路工程——宁波至舟山的甬舟铁路建设全面启动。
攻克关键技术 助推铁路行业转型升级
经过郑徐高铁、甬舟铁路等一个个长大干线项目的技术积淀,经过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及宁波片区多个铁路重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及上海、杭州、宁波枢纽总图规划的站场专业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张超永始终把科研创新精神融入干事创业中,先后获得省部级奖项10余项,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集团公司技术带头人称号,是上海市交通建设、铁路科技标准规划、湖北省综合评标等专家库成员。他致力于勘察设计技术的创新发展,积极组织编制线路、站场、综合交通规划、轨道等8个铁路专业的“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延续创新基因、释放创新动力,助力集团公司提升高速铁路、城际及市域(郊)铁路、磁浮及新型交通、综合交通规划等品牌的行业影响力。
“以‘测绘-勘察-选线-设计-平台’为主线,实现一键成图,是铁路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所在。”他带领线站院科技创新团队,为铁四院中标国家重点课题《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作出了积极贡献。该课题对打造行业智能技术策源地、带动产业链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制人员,张超永提出综合管线布置的标准化、统一化,解决了铁路行业在管线综合设计方面的难题。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高速轮轨、构建“四网融合”规划技术体系、研发装配式无砟轨道智能建造技术……面向前沿科技,张超永团队稳步开展系列科研课题攻关,为推动铁路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储备核心技术、培养创新人才。
积蓄科技力量 谱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2021年,他带领线站院科技创新团队完成国家、省部级和集团公司科技成果62项,取得专利授权45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勘察设计奖共37项,其中国家级奖3项。作为铁四院线站院总工程师,他还着手整章建制,完善科技、质量管理制度,牵头和参与铁路项目投标竞标137项。
致广大而尽精微,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助推交通强国建设,张超永以创新驱动、攻坚克难的精神,带领铁四院科技创新团队谱写着新时代科技报国的新篇章。